位置:
高中三年级
>列表1
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,但都是反映社会变迁,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。墨子主张国家应“节用”,不要浪费。孟子强调划...
点击查看答案
根据图8和资料回答问题。在历史上,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,兴起了强大的秦国。秦实现全国统一,但二世而亡。 (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,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,除旧布新,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...
点击查看答案
《左传》记载,襄公4年(前569年),“土可贾(买)焉”,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[#1...
点击查看答案
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#16...
点击查看答案
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按生产方式,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、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,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变法中提到:“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,倍其赋。”该措施的目的是 [#1...
点击查看答案
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,有人曾提出:“利不百,不变法;功不十,不易器”,该主张实质上是 [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变法的措施中,对新的经济基础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[...
点击查看答案
阅读下列材料。材料一: 材料二:太和九年(485年),孝文帝下均田令:十五岁以上男子授露田四十亩、桑田二...
点击查看答案
阅读下列材料。 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(砖画)...
点击查看答案
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始于 [ ]...
点击查看答案
材料一 夫民主从事死制也,以上之设荣名,置赏罚之明也。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,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。见上之尊农战之士,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主张“重农抑商”,黄宗羲主张“工商皆本”。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[#16...
点击查看答案
《史记#183;商君列传》载:“戮力本业,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;事末利及怠而贫者,举以为收孥。”这反映的是商鞅的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变法提出“重农抑商”的主观目的是 [ ]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推行“重农抑商”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 [ ]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 [ ]...
点击查看答案
阅读下列材料: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,钱重则商富;末事不禁,则技巧之人利,而游食者众之谓也。故农之用力最苦,而赢利少,...
点击查看答案
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[ ]...
点击查看答案
1
下一页
共
84514
条数据